賽德克行腳



賽德克族
賽德克族為台灣原住民十六族之一,主要分布於南投與花蓮山區。因地理環境不同可劃分為三大語群,依序為:
-
都達(Sediq Toda)
-
德魯固(Sediq Truku)
-
德固達雅(Seediq Tgdaya)
三大語群

03
02
01
都達(Sediq Toda)
德魯固(Sediq Truku)
德固達雅(Seediq Tgdaya)
日治時期稱「道澤」或「韜侘」群,清代舊志稱「斗截」。居住地位於德固達雅群東北方、太魯閣群西南方。數百年前遷徙至今花蓮縣境的Toda都達群賽德克族人,居住在現今萬榮鄉立山村山里部落。
1930年霧社事件後,Toda都達群的賽德克族八個部落,有超半數被日本人強迫遷徙至Tgdaya德克達雅群的Hogo呼古社舊址,即本行程之仁愛鄉的春陽村。(改寫自原住民委員會)
4、5百年前,Truku群賽德克族人在濁水溪Truku灣地帶建立 數個部落,因族人日漸增加致使耕作土地、獵場無法容納,一部份族人越過奇萊北峰,遷徙至今花蓮縣境,形成東賽德克族,目前自稱為「太魯閣族」。留在原居住地的族人在濁水溪畔最上游形成部落。(改寫自原住民委員會)
德克達雅(Tgdaya)群的賽德克族人居住地位於都達群的賽德克族人之西南方霧社附近,日治時期稱「霧社群」。花蓮縣的賽德克族人稱之為plibaw玻利胞。主要居住於眉溪上源、濁水溪上游及馬赫坡溪等河谷台地。
德克達雅群在1930年霧社事件前是賽德克族勢力最大的族群。事件翌年後7個參與抗日的部落倖存族人,被強制遷移至北港溪中游河岸台地,日人稱之為川中島社,現為仁愛鄉互助村清流社區。(改寫自原住民委員會)




每個族群都有屬於自己的自我意識,不願跟其他族群混為一談,各語群的相關生活器物或是傳統家屋的建築模式也有些許的差異。居住在台灣東邊的東賽德克人(大多為太魯閣群,也就是德魯固)已經向政府正名為太魯閣族,德固達雅(Seediq Tgdaya)和都達(Toda)的賽德克人兩大族群都展現出了自身族群的自我意識,相當積極地向政府提出正名,終於在 2008 年,正式成為了台灣原住民第十四族:賽德克族。